龚自珍
属于::浙江
龚自珍(1792年8月22日-1841年9月26日),字璱(sè)人,号定庵(ān)。汉族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,又号羽琌山民。清代思想家、诗人、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。
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、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。主张革除弊政,抵制外国侵略,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。48岁辞官南归,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。他的诗文主张“更法”、“改图”,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,洋溢着爱国热情,被柳亚子誉为“三百年来第一流”。著有《定庵文集》,留存文章300余篇,诗词近800首,今人辑为《龚自珍全集》。著名诗作《己亥杂诗》共350首。多咏怀和讽喻之作。
书香门第
龚自珍生于1792年8月22日(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)世代官宦的家庭。祖父龚禔身,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。父龚丽正,字至极,号学路。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,署江苏按察使。母亲段驯,著名文学家段玉裁之女。 年少有成 龚自珍自幼受母亲教育,好读诗文。从8岁起学习研究《经史》、《大学》。12岁从其姥爷段玉裁学《说文》。他搜辑科名掌故;以经说字、以字说经;考古今官制;为目录学、金石学等。同时,在文学上,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。13岁,作《知觉辨》;15岁,诗集编年;1810年(嘉庆十五年),倚声填词,应顺天乡试,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。 仕途不顺 1813年4月,龚自珍再应顺天乡试,又名落孙山,7月,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。
1814年,龚自珍著四篇《明良论》,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,对君权-进行抨击。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,他欣然加墨批点,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,是别具一格的见解。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《徽州府志》重修工作。
1815年,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。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。两年后返京,租住北京法源寺南。
1818年(嘉庆二十三年),龚自珍又应浙江乡试,始中举,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、王引之。
1819年(嘉庆二十四年),龚自珍应会试落选,28岁的龚自珍会试落选,在京师与魏源一起师事今文学家刘逢禄,研读《公羊春秋》。
1820年(嘉庆二十五年),龚自珍会试再度落第,以举人挑选为内阁中书。 从1821年(道光元年)起,又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,先后十几年。其间,他阅读了内阁丰富的档案和典籍,勾索旧闻,探讨历代得失,以后又参加《大清一统志》的修撰,写出了《西域置行省议》等有深刻见解的文章。
1829年(道光九年),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,终于考中进士。他在殿试对策中仿效王安石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”,撰《御试安边抚远疏》,议论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,从施政、用人、治水、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。“胪举时事,洒洒千余言,直陈无隐,阅卷诸公皆大惊。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是个有名的“多磕头、少说话”的三朝不倒翁,他以“楷法不中程”,不列优等,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,不得入翰林,仍为内阁中书。
1839年(道光十九年)春,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,触动时忌,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,他又忤其长官,决计辞官南归, 1839年6月4日(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三日)离京。9月又自杭州北上接还眷属。两次往返途中,百感交集的龚自珍写下了许多激扬、深情的忧国忧民诗文,这便是著名的《己亥杂诗》315首。
执教兴学
1841年(道光二十一年)春,龚自珍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。三月,父亲龚丽正去世,龚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阳书院讲席。夏末,他曾写信给江苏巡抚梁章钜,准备辞去教职,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。但1841年9月26日,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。
龚自珍的诗词
- 逆旅题壁,次周伯恬原韵
- 杂诗
- 杂诗
- 杂诗
- 杂诗
- 杂诗
- 己亥杂诗(第五首)
- 己亥杂诗
- 鹊踏枝
- 西郊落花歌
- 辛巳除夕与彭
- 已亥杂诗
- 已亥杂诗
- 已亥杂诗
- 已亥杂诗
- 已亥杂诗
- 咏史
- 逆旅
- 夜坐其一
- 夜坐其二
- 咏史
- 赋忧患
- 远志
- 己亥杂诗(第一百七十五首)
- 別黃蓉石比部玉階
- 湘月
- 梦中作四截句其二
- 己亥杂诗(第二十四首)
- 吴山人文徵、沈书记钖东饯之虎丘
- 海棠
- 辛巳除夕与彭同年同宿道观中,彭出平生诗,
- 已亥杂诗 1
- 已亥杂诗 2
- 已亥杂诗 3
- 已亥杂诗 4
- 已亥杂诗 5
- 已亥杂诗 6
- 已亥杂诗 7
- 已亥杂诗 8
- 已亥杂诗 9
- 已亥杂诗 10
- 已亥杂诗 11
- 已亥杂诗 12
- 已亥杂诗 13
- 已亥杂诗 14
- 已亥杂诗 15
- 已亥杂诗 16
- 已亥杂诗 17
- 已亥杂诗 18
- 已亥杂诗 19
- 已亥杂诗 20
- 已亥杂诗 21
- 已亥杂诗 22
- 已亥杂诗 23
- 已亥杂诗 24
- 已亥杂诗 25
- 已亥杂诗 26
- 已亥杂诗 27
- 已亥杂诗 28
- 已亥杂诗 29
- 已亥杂诗 30
- 已亥杂诗 31
- 已亥杂诗 32
- 已亥杂诗 33
- 已亥杂诗 34
- 已亥杂诗 35
- 已亥杂诗 36
- 已亥杂诗 37
- 已亥杂诗 38
- 已亥杂诗 39
- 已亥杂诗 40
- 已亥杂诗 41
- 已亥杂诗 42
- 已亥杂诗 43
- 已亥杂诗 44
- 已亥杂诗 45
- 已亥杂诗 46
- 已亥杂诗 47
- 已亥杂诗 48
- 已亥杂诗 49
- 已亥杂诗 50
- 已亥杂诗 51
- 已亥杂诗 52
- 已亥杂诗 53
- 已亥杂诗 54
- 已亥杂诗 55
- 已亥杂诗 56
- 已亥杂诗 57
- 已亥杂诗 58
- 已亥杂诗 59
- 已亥杂诗 60
- 已亥杂诗 61
- 已亥杂诗 62
- 已亥杂诗 63
- 已亥杂诗 64
- 已亥杂诗 65
- 已亥杂诗 66
- 已亥杂诗 67
- 已亥杂诗 68
- 已亥杂诗 69
- 已亥杂诗 70
- 已亥杂诗 71
- 已亥杂诗 72
- 已亥杂诗 73
- 已亥杂诗 74
- 已亥杂诗 75
- 已亥杂诗 76
- 已亥杂诗 77
- 已亥杂诗 78
- 已亥杂诗 79
- 已亥杂诗 80
- 已亥杂诗 81
- 已亥杂诗 82
- 已亥杂诗 83
- 已亥杂诗 84
- 已亥杂诗 85
- 已亥杂诗 86
- 已亥杂诗 87
- 已亥杂诗 88
- 已亥杂诗 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