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人

朝代:

陈之方

陈之方(?~一○八五),舒州(今安徽潜山)人。神宗熙宁六年(一○七三)知英州唅光县,改清远县(清光绪《清远县志》卷九)。元丰八年,为礼部贡院点校试官,开宝寺失火,礼部贡院寓于寺,被焚死。事见《宋史》卷六三《五行志》。 ...

陈之方朗读
()

释省澄

释省澄,俗姓阮,仙游(今属福建)人。太祖乾德中赐号真觉禅师。初驻泉州招庆寺,后主龙华寺。事见清乾隆《仙游县志》卷四五、《闽诗录》丙集卷一九。 ...

释省澄朗读
()

李格非

李格非(约1045~约1105年)北宋文学家。字文叔,山东济南历下人,女词人李清照父。李清照《上枢密韩公诗二首》诗序中称“父祖皆出韩公门下”,可知其父祖辈皆为“蚤有盛名,识量英伟”(《宋史·韩琦传》)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士。幼时聪敏警俊,刻意于经学,著《礼记说》数十万言。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年)中进士,初任冀州(今河北冀县)司户参军、试学官,后为郓州(今山东东平)教授。宋代有兼职兼薪制度,郡守见他清贫,欲让他兼任其他官职,他断然谢绝,表现了廉洁清正的风节。 ...

李格非朗读
()

李恭

李恭,桐庐(今属浙江)人。处士(清乾隆《桐庐县志》卷三)。 ...

李恭朗读
()

徐珏

徐珏,字叔宝,号耕岩,上饶(今属江西)人。理宗宝祐间知馀干县。事见清康熙《饶州府志》卷二一。 ...

徐珏朗读
()

郑性之

(1172—1255)福州人,初名自诚,字信之,一字行之,号毅斋。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第一。历知赣州、隆兴、建宁府。理宗端平元年,召为吏部侍郎,奏请开言路,肃朝纲。嘉熙元年,累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,建请冲要之处增守备。后加观文殿学士致仕。卒谥文定。 ...

郑性之朗读
()

田稹

田稹,仁宗嘉祐间澶州(今河南濮阳)人(《灵岩志》卷三)。 ...

田稹朗读
()

陈公举

陈公举,浦江(今属浙江)人。公凯弟。元世祖至元末为本邑儒学教谕,累选江浙儒学副捉举。曾应月泉吟社徵诗,署名陈帝臣。事见《月泉吟社诗》,明郑柏《金华贤达传》卷一○有传。 ...

陈公举朗读
()

许居仁

许居仁,潮阳(今属广东)人。哲宗元符三年(一一○○)进士,知贵州。事见清光绪《潮阳县志》卷一五。 ...

许居仁朗读
()

胡有开

胡有开,字益之,建昌南城(今属江西)人。孝宗淳熙二年(一一七五)进士。宁宗开禧元年(一二○五),为秘书郎。二年,兼国史院编纂、实录院检讨官。三年致仕。事见《南宋馆阁续录》卷八、九。 ...

胡有开朗读
()

百七丈

百七丈,姓薛,曾官郎中,与许及之同乡(《涉斋集》卷七《积雨简百七丈郎中二首》“乡里从游不乏贤,薛侯令我自拳拳”)。 ...

百七丈朗读
()

陈彦敏

陈彦敏,曾知广西永福县(清乾隆《广西通志》卷五一)。 ...

陈彦敏朗读
()

周真一

周真一,号集虚斋高士(《洞霄诗集》卷六)。与孝宗淳熙时道士徐仲渊有交。 ...

周真一朗读
()

释自闲

释自闲(一二三一~一三一二),号云屋,松阳(今属浙江)人。俗姓叶。年十三于福安院剃度,后居婺之仰庵。元成宗大德间住持金华智者寺。皇庆元年卒,年八十二。事见《蒲室集》卷一二《金华智者寺云屋閒禅师塔铭》。 ...

释自闲朗读
()

柳耆

柳耆,生平未详。应月泉吟社徵诗(《月泉吟社诗》)。 ...

柳耆朗读
()

林正

平阳人,字浩渊,号一斋。精通《易》、《诗》。宋亡不仕,隐居五峰山。有《渔隐集》。 ...

林正朗读
()

张祈

张祈(《武康县志》作析),乌程(今浙江湖州)人。宁宗庆元五年(一一九九)以通直郎知晋陵县(《咸淳毗陵志》卷一○)。今录诗二首。 ...

张祈朗读
()

赵赴

赵赴,宋初人。官著作佐郎、直史馆(《甘竹胡氏十修族谱》)。 ...

赵赴朗读
()

路坦

路坦,尝知馀杭县,后为大理评事,仁宗天圣元年(一○二三)因前作诗赠押司录事坐谪。 ...

路坦朗读
()

胡拂道

胡拂道(一一○六~?),字贡臣,饶州乐平(今属江西)人。七岁应政和二年(一一一二)童子科。徽宗召入禁中,命赋《宫女睡》诗(清道光《万年县志》卷九)。 ...

胡拂道朗读
()

谭申

潭州长沙人。徽宗政和五年进士。张邦昌以为屯田郎中,力拒之。高宗绍兴四年知筠州事,岁饥民不能输,请罢征,监司督益急,坐降秩。致仕归,民立祠祀之,号曰古谭。 ...

谭申朗读
()

王禹锡

王禹锡,行十六,与苏轼有姻连。事见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前集卷五五。 ...

王禹锡朗读
()

叶师文

叶师文,号梅溪道士(影印《诗渊》册三页二二五四)。 ...

叶师文朗读
()

黄继善

宋旴江人,字成性。用四言韵语编著《史学提要》,自上古迄宋末,以便初学者记诵。 ...

黄继善朗读
()

淮上女

淮上女,字面意思是指淮水边良家女子。《续夷坚志》中曾记载南宋宁宗嘉定年间,金人南侵,掳走大批淮上良家妇女之事。另有同名词《减字木兰花·淮上女》,表现了被掳女子的屈辱与悲愤交加的沉痛心情。 ...

淮上女朗读
()